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写法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化学式的是(  )

A. Na B. H C. Cl2 D. 2N

【答案】A

【解析】A. Na表示钠元素、一个钠原子、钠单质; B. H 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C. Cl2 表示氯气、一个氯分子; D. 2N表示两个氮原子。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装置一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 、FeCO3 MgO等,工艺流程简化示意图如下: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

(2)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相对分子质量是89,针铁矿中铁原子数︰氧原子数︰氢原子数=______。

(3)请写出氢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滤液3”之前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滤液3”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干燥。

(6)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 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已知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下图呈现的是一种以石灰石和孔雀石 [ 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为原料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其中A、C、D均属氧化物。(注:不考虑矿石中的主要成分外的其他杂质的反应,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 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答题卷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3)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经测定某土壤的pH为5.5,为使其更适宜植物生长,应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A.氢氧化钠 B.熟石灰 C.食盐 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川融化 B. 海水晒盐 C. 铁器生锈 D. 橙子榨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