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

B. 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构成中都含有氧原子

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3,他判断这是一种酸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方法错误,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B.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C. 方法错误,结果偏小,结论错误 D.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面的两个图是芝麻酱和普通的干电池。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图1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含铝粉的防锈漆,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自我保护,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

①她将图2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高温时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高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图A、B是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

①如图A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B所示,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试剂瓶、量筒、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C操作中如果将浓硫酸和水的顺序颠倒,将会出现的后果_________。

(4)若用D收集下列气体,从a通入气体可以收集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NH3 B. CO2 C.CH4 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高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Zn和Fe

D. 在一定量CuCl2和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高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待测溶液pH B. 闻气味

C. 过滤 D. 氧气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高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品红扩散

C. 研碎药品 D. 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1)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中添加苯甲酸(C6H5COOH)作为防腐剂。回答下列问题:①苯甲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②苯甲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小明称取黄铜(铜锌合金)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求:

①该铜锌合金中,铜和锌的质量比是 (最简整数比)。

②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2)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_______。

【实验反思】(3)写出Mg与NH4C1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