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1)4个碳酸根离子            ;            (2)3个氨分子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  

(5)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多的金属元素        ;  (6)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汞   水银   Ag   B.碳酸钠   纯碱  Na2CO3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6g生铁样品加入到盛有100g过量硫酸的烧杯中(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5.8g,试行算:

(1)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生成H2的质量为  

(3)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  

(2)原子序数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共同点是  ;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  

(5)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6)从上表,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分别投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碘   D.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错误,并说明改正方法.

  

  

(2)将示意图改正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计算:氯化钠  g,水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上述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用  mL(填“50”、“100”、或“200”)量筒量取所需水(水的密度: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3)讨论: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