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g硝酸钾固体

D.直接加热烧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12月阶段调研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B.反应生成的Y与Z的质量比为4∶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镁+氧气→氧化镁 D.氢气+氮气→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九年级上素质测查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如图实验中,假设所给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结合下列数据,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Ⅰ

55g 

52.5g

装置Ⅱ

120g 

122.2g

A.生成的气体是混合物

B.Ⅰ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停止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液面

D.Ⅱ中增加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九年级上素质测查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地球上总水储量大,且淡水多

C.静置沉淀可以将硬水软化 D.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九年级12月阶段测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写出B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途径A、B、C、E、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 反应;

(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⑤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验证:

①A装置的优点是

②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D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2点)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

(3)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具体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以上实验说明 (2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3)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

C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九年级12月阶段测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成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火不容——水可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密市九年级上中考模拟三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 + Fe2O3 Al2O3 + xFe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为氧化物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 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