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图各曲线中较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B.C.D.

分析 根据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 解: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制氧气,刚开始不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停止后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A

点评 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D,阴离子的是A,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是B,并根据结构示意图写出相应的粒子符号AF- BNe  CNa  D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③长颈漏斗,④锥形瓶.
(2)小强想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收集装置为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收集完毕后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收集后经检验发现氧气中含有少量空气的原因有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合理均可).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制取气体时,仪器③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便于排尽空气,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BC(填字母).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小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各步骤结论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直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直至融化才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将Mn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只需稍微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混合物稍微受热分解迅速产生氧气,
总结: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①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②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比(或比照等);
③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比较Mn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的实验是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黑色物质再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其目的是: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B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来制取氧气,可以选C做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序号).
(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类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
A.相对原子质量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frac{1}{5}$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采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要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可以采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填操作方法及现象).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要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某学生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内没有事先灌满水(答一条即可).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若F集气瓶内装满水,要在此集气瓶内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若要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将装置作怎样改进?把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医院给病人接氧气时常用到F装置,先在瓶中装入半瓶水后将b端接入病人鼻孔,你能说出此装置在给病人接氧气时所起的作用吗?判断输出氧气的快慢.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NH3),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D,而不能用C或E.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并且可以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细铁丝、红磷、木炭、硫等物质,从其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在横线上.
(1)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火星四射: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一种物质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