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蒸气锅炉爆炸;酒精燃烧B.灯丝发光;石蜡融化
C.火药爆炸;铁生锈D.高粱酿酒;汽油挥发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蒸气锅炉爆炸的过程中有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灯丝发光、石蜡融化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火药爆炸、铁生锈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高粱酿酒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取有毒的氯气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其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熟石灰(Ca(OH)2)为原料制取漂白粉[Ca(ClO)2+CaCl2]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家庭常用的食醋中含有醋酸,它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CH3COOH,纯的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具有酸的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一条的物理性质具有刺激性气味;
(2)在醋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3)在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4)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d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卤水点豆腐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硝酸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金.
(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近几年,我国出现雾霾天气、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在2015年监测的500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81个,占56.2%.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资料上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请推测其化学式:H2SO4.在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即用此原理检验含硫火柴中的硫元素.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甲同学:
【进行实验】甲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A、B两步实验:

【观察现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你认为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不合理.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煤中含有碳元素.
(2)乙同学:
【进行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观察现象】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D中溶液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