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1、2、3变红,4不变色

B.该实验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该实验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达不到相同的效果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与氧气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a、b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是___。

(2)乙中证明铁发生反应的主要依据是___。

(3)丙中能观察到烧杯里的水进入瓶中的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 B.冰块 C.面粉 D.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西省临汾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焊接、切割技术世界一流。生活中常用乙炔焰来切割金属,下图为乙炔燃烧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B.乙炔中各元素质量比为12:1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一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气体的有关知识。请完成以下探究:

(1)可以用装置A制取的气体,其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是_____。

(2)关闭K2和K3,打开K1,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则装置B应与F中的_____端相连。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①中注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锥形瓶内放入石灰石,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关闭K1和K3,打开K2,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若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在C中盛有_____(一种试剂),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3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此火箭的主要原料是R,其反应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为

A.CH4 B.N2H4 C.C6H7N D.C2H8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5
 

反应后的质量/g
 

3.8
 

待测数据
 

7.2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上表中的“待测数据”的数值为0.6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云测试)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要配制 9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

(1)该同学称取 4.5 克固体氢氧化钠:在天平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然后在天平 左盘上放 4 克砝码,游码移到 0.5 克处,再在天平右盘的纸上加固体氢氧化钠至天平平衡。 指出该同学称量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2)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 100 毫升水,然后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量筒中的水里,边加边搅拌, 直至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请指出配制溶液过程中的两处错误及其后果: 错误①_______ ,后果 ______ ; 错误②__________,后果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