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 A与C连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5)E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会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同学们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1)随身携带轻便而不易碎的塑料瓶。塑料属于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天然材料 ③合成材料

(2)购买的“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九年级中考复习4月阶段性检测练习(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工业上可采用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下图是工业生产中一种以食盐水为原料制备二氧化氯的工艺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氯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

B. 氯化钠电解槽产生的气体单质为O2和Cl2

C. 该流程中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

D. 二氧化氯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X,X为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在质量为150 g的烧杯中加入100 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高铁列车的开通,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①列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性。

②列车车体使用的金属材料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制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体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 RCl2 ,M+ RCl2 = R + MCl2,则M、N 、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三甲基一氯硅 [(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甲基一氯硅应密封防水保存

B. 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一定小于7

C. 扑灭少量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三甲基一氯硅由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H B. 2H C. H2 D.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提高生活质量 B. 鼓励推行无纸办公,减少森林砍伐

C. 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保证养分还田 D. 鼓励发展火力电厂,保障电力供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