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B.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图中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反应后有单质生成

【答案】A

【解析】

汽车尾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A、有一种反应物分子剩余一个,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均是化合物,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氮气是单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1) 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收集O2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 (填序号)

③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 收集气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 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写字母序号)

④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B装置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设计一种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干粉灭火器的填充剂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NH4H2PO4)。已知23.0g磷酸二氢铵加热完全分解得到固体物质X5.4g水蒸气和3.4g氨气。固体物质x既不能燃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B. 用磷酸二氢铵灭火既可降低温度,又可隔绝空气

C. 固体物质X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中固体物质X与氨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1表示在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Fe

B.2表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C.3表示向pH=1HCl溶液中不断加滴加pH=13NaOH溶液

D.4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氧气

1a装置的名称______

2)若选择B装置制备氧气且反应物为混合物,则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获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在AF中选)。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BC做气体发生装置,与B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_____

4)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O2 B H2 C NH3 D HCl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H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和食盐),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氧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

(1)铁粉生锈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反应后水进入玻璃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是由核电荷数分别为6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是一种微溶性碱,C是一种可溶性盐酸盐,D是一种可溶性碱,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的俗名叫

2)写出C的化学式

3)写出B的一种作用

4)写出BA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甲同学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然后向B试管中继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3)为了验证C试管中有碳酸钠生成,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所示,请你帮助填写完整。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

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