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H2SO4 猜想三:有K2SO4KOH 猜想四:有K2SO4H2SO4K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实验探究(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①测溶液pH

②滴加Na2CO3溶液

③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方案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

(2)实验方案③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答案】H2SO4+2KOH=K2SO4+2H2O 猜想四 两种反应物不能同时剩余 KOH 有气泡产生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溶液中可能有硫酸

【解析】

[学生板演]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KOH=K2SO4+2H2O

[假设猜想]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酸、碱可以分别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

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钾;

[实验探究(2)]

②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

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3 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

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甲中含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图实验:

(提出问题)这包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

结论:根据步骤①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根据①和②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上述结论进行评价_____

(实验探究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实验探究3)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表达与交流)综合上述几位同学的探究实验,你认为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为_____。为了证明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以取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再向其中加入_____,根据出现的现象就可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A装置中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应选择BE装置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利用E装置收集氧气适宜时机是_______________

(3)①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反应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 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甲烷气体从F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D中的X=_______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填序号)

A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_____相同。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的使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 (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有______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C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在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某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②中过滤器的制作如图,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步骤③的名称是_____。当观察到_____时,停止加热。

4)在上述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利用到氯化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不同类别的物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下图几个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物质是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式

(2)下图能体现某些物质间变化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3)若上述A图中的金属是Fe,则该图中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金属转化为氧化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 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 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 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