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0?大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注:该反应还原产物只有铜).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木炭
木炭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把固体研成粉末,目的是
使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使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步骤②包括溶解、
过滤
过滤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玻璃棒
玻璃棒

(2)C的化学式为
CO2
CO2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C、Cu
C、Cu
(写化学式),步骤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CuO+H2SO4═CuSO4+H2O

(3)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III
III
成立.
(4)如果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充分,则猜想
不成立.
分析:【对固体猜想】根据反应物来进行判断;
【问题与讨论】(1)将固体研成粉末可以使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过滤和溶解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仪器;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溶液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根据④⑤的现象推导出固体B的组成;
(3)加硫酸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液中无硫酸铜,进而可以判断固体粉末的成分;
(4)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产物来分析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对固体猜想】根据反应可以知道,如果反应不充分则会含有木炭,故猜想Ⅳ中应该含有木炭;
【问题与讨论】(1)将固体研成粉末可以使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而分离固体和液体常用过滤的方法,在过滤和溶解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棒;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反应⑤中溶液为蓝色溶液,该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黑色固体D为氧化铜,而第②步中所加入的硫酸是足量的,所以说明在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为木炭和铜,而铜灼烧之后产生的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溶液;
(3)如果溶液A为无色溶液,则溶液中没有硫酸铜,所以可以推断在混合物中不含氧化铜,结合(2)的解答可以知道猜想III是正确的;
(4)如果木炭和氧化铜充分反应,则产物为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猜想Ⅳ不正确.
故答案为:
【对固体猜想】木炭;
【问题与讨论】
(1)使物质与稀硫酸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过滤;玻璃棒;
(2)CO2;C、Cu;CuO+H2SO4═CuSO4+H2O;
(3)III;
(4)Ⅳ.
点评:本考点属于科学探究题,既有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又有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的实验设计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大庆)锂电池被广泛地应用在手机等产品上,其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为LiCoO2,已知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Li元素的化合价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大庆)某纯碱样品如果含有杂质,只可能含有NaHCO3、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样品的成分,称量样品m1 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映,得到CO2的质量为m2 g.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大庆)(1)请你按要求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活性炭   ②碳酸氢钠    ③食盐    ④纯碱    ⑤熟石灰   ⑥烧碱    ⑦酒精   ⑧葡萄糖
属于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研究成功的“候氏制碱法”所生产的“碱”是
;属于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2)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7.6g 7.8g 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
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物质是
蛋白质
蛋白质
;维生素C易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易被空气氧化,烧煮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加一点
食醋
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大庆)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课本中所见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B、F、H、L,属于氧化物的是C、D、E、G、J;C是赤矿石中的主要成分;D为无色无味且溶于雨水可形成酸雨;G可造成温室效应;J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1)B物质是由
分子
分子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M中阳离子的符号为
Fe2+
Fe2+

(2)G与H反应时
吸收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4)为了减少D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
减少煤的使用;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
减少煤的使用;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
(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