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回答下列探究实验 问题: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
(1)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_____

(3)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 的目的可能是_____; 实验二:如图所示,小红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

(1)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_____

(2)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为_____

(3)小红将烧杯拿开,将火柴梗伸入火焰 1 秒后取出,发现火柴梗在火焰的哪个部分烧的最焦_____

【答案】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 氨水是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烧杯内壁有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外焰部分

【解析】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是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2)浓氨水没有与酚酞接触,而酚酞变为了红色,说明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能使酚酞变红。

(3)乙同学将浓氨水放在试管中并用热水加热,观察酚酞的变化情况,发现酚酞比甲同学变红的快,从而说明该实验是为了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蜡烛燃烧后冷而干燥的烧杯中有水雾现象,说明有水生成,从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5)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现象为变浑浊。

(6)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故将火柴梗伸入火焰 1 秒后取出,发现火柴梗在火焰的外焰部分烧的最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_______的优点。

(2)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_________的关系。

(3)某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4)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的完全相同。

(5)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应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 (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

(6)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请你写出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_或D(填序列号)

②用D装置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_______在桌上。

③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热管口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8)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块状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向烧杯中加入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与评价: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科学严谨如“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代替“酒精灯点燃红磷”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情况下,氯气是种黄绿色、比空气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12的物理性质(请写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甲中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中微观过程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写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的是 表示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物质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判断A—F是什么物质(写物质名称):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E+D→F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内初中化学常見物貭。己知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H的溶液呈浅绿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棕标出)。

(1)写出A的化学式、F的名称:A_________ ,F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其中反应④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3)比较DG的活幼性強弱美系:D______G(“>”“<”);

(4)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乙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I为初中所学的物质,A为生石灰,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硫酸亚铁溶液,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各步反应均恰好完全,部分生成物末标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H的化学式是_____

(2)由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G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