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原子2N;
(2)铁离子Fe3+
(3)小苏打NaHCO3
(4)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6}{S}$O3
(5)氧元素O;
(6)三个氢分子3H2
(7)2个镁离子2Mg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两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
(2)铁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Fe3+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填:NaHCO3
(4)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故填:$\stackrel{+6}{S}$O3
(5)氧元素的符号为O,故填:O;
(6)三个氢分子就是在氢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H2
(7)2个镁离子就是在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Mg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质量小
C.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当氧化铜中含有少量的碳粉,某同学认为提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筛子将碳粉筛去;
②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混合物;
③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④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然后过滤.你认为哪种方法可行,为什么?C;在加热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2)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的条件又着密切的关系.请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回答有关问题.(仅需各举一例)
①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
②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的现象可能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③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甲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C.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D.0℃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置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H2、O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气体可能是(  )
A.N2和H2B.H2和O2C.N2、H2和O2D.只有2g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写出反应方程式: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氯化亚铁  FeCl2B.氢氧化钠   NaOH
C.氧化镁   MgOD.碳酸钠     N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看图,按要求填空.

(1)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②集气瓶 ③量筒  ⑥水槽.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⑤.(填标号,下同)
(3)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①.
(4)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③⑤.
(5)能够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①④.
(6)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需要的仪器是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NaOH溶液能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b→e.
(2)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加热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C(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