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仪器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校化学小组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去除)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接顺序为__________(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制取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将比之前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变大”,“受"不之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之一)。

A.二氧化碳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通常不采用排水法来收集

B.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通过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盐酸的滴入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第二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已知有机物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中的玻璃管内放入一定质量的有机物试样,将其充分燃烧后,测得装置B2质量增加a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③上述实验中,装置B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连接装置B1(其他仪器连接顺序不变),这样测算出的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答案】 A→C→B→F CaCO3+2HCl=CaCl2+H2O+CO2 变小 生成沉淀的质量大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C 2H2O22H2O+O2 干燥氧气,排除水分的干扰 偏大

【解析】(1)①实验室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水蒸气,硝酸银会与盐酸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除去水蒸气需要放在最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F;②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H2O;由于生成沉淀的质量大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将比之前溶液的质量变小;④A、二氧化碳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通常不采用排水法来收集,正确;B、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正确;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错误;D、通过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盐酸的滴入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正确;(2)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仪器B2质量增加ag就是水的质量,该塑料试样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g;B1为浓硫酸,是吸收氧气中水分,排除水分的干扰仪器B1是吸收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水,没有连接仪器B1时,仪器B2吸收的水的质量会偏大,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H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咏石灰是一首借物抒情流传于广泛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其中描写了三个化学变化,请依次写出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用碳粉来代替铜粉进行测定

B. 该实验方法利用的是间接测量的方法

C.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

D. 实验结束后,密闭装置内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要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实验。

(杂质不发生反应)请计算: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2)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C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b”)端通入.

(4)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图2探究:

①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甲所示,在x处合理的过程有: 腐烂等.

(2)如图乙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水,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②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试管内收集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 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 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