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生活百科知识。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和_____等.

(2)丙酸钠(C3H5O2Na)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丙酸钠中C、H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 打开盛有白醋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的瓶盖时,很快就闻到了酸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但其极易生锈,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铁与空气中_____和_____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高密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和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 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和Ca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不含 Ca(OH)2 ,一定含 CaCO3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2.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1.25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1)加入样品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B装置之间_____设置干燥装置(填:“要”或“不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通过计算说明水垢中_____含MgCO3(填字母)。

A. 一定 B. 一定不 C. 可能 D. 无法确定

实验3: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Mg(OH)2

(5)另取质量为2.50g的水垢,加入3.65%的稀盐酸与之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w g。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判断w的值满足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2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漓江

C.深埋入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 该反应中镁元素显+2价 D.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仙游县第六片区2017届九年级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实验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____________。

(3)图E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Fe2O3样品中含有杂质FeS2.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FeS2含量。称取mg样品置于玻璃管Y内。充分灼烧该样品,根据实验后装置Z增加的质量推算FeS2质量(装置管内发生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

(4)连接好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实验一 ”装置B制得的氧气进行实验,装置X瓶内需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FeS2含量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仙游县第六片区2017届九年级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HNO3和FeCl3 B. KOH和CuSO4 C. BaCl2和Na2SO4 D. NaOH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Ⅰ.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0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

(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4月质量检测试卷(一)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D试验中最易生锈的是______(填“a”“b”“c”)。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2017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最小机器”,向其提供能量可移动并执行特定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机器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机器的定向运动属于化学变化

C. 分子机器的运动无需消耗能量

D.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分子机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