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安顺)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反应来制取氧气提供呼吸.某实验小组为验证这一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装置】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B装置中盛装NaOH溶液.
【实验过程】向装置A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A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B、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1)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小组采用的验证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氧气
干燥氧气
,这是根据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
吸水性
的原理;
(3)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结论】
(4)实验证明:Na2O2和CO2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可得到氧气.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在实验室不用加热的方法,用气体也可制得氧气.按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你采用的方法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可以据此解答;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快速的分解产生氧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所以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氧气;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快速的分解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故答案为:(1)放在尖嘴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
(2)干燥氧气;吸水性,;
(3)2Na2O2+2CO2═2Na2CO3+O2
(4)2H2O2
 MnO2 
.
 
2H2O+O2↑.
点评: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而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安顺)人体内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安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发生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安顺)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A和C
A和C
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A
物质;
(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两种物质的溶液;
(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B
物质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安顺)黄铜是由铜、锌组成的合金.为测定某种黄铜中锌的含量,取43.4g这种黄铜和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将未反应的铜过滤后得到112.6g溶液.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