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B. 相对原子质量:乙

C. 金属活动性: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图像可知甲生成的氢气最多,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最少,A正确;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甲,B错误;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故金属活动性:乙丙,C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酸的质量越多,D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点燃条件下,4.4gC3H8与12.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C→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

实验A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B中若集气瓶的容积是100mL,实验成功则量筒里的水将会减少约______mL

实验C是通过水的分解证明水的组成,ab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科学家还用化合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上述两种方法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实验D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铁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提出猜想】硫酸铁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查阅资料】硫酸铁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Fe3+),硫酸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H+).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2)最不可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粒子是 ,理由是

(3)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 粒子不起催化作用.

(4)如果要确定硫酸铁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拓展延伸】

(5)小组通过实验发现,硫酸铁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常温下,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5%过氧化氢的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2滴5%、10%、20%的硫酸铁溶液.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请你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②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河源特产香菇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19H19N7O6),叶酸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等病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

(2)叶酸中CHNO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叶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

(4)441g的叶酸与________gNH4NO3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①一个铵根离子_____②碳酸钠_____

2个亚铁离子_____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

⑤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_____⑥氦气____________

⑦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化学式_____⑧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铁及其化合物有颜色变化的四个反应

①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____________

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____________

③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粉末:____________

④固体由银白色变为黑色固体: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变化前

4.8g

118.4g

112.6g

变化后

8.0g

118.4g

111.0g

(1)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减小增大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实验三_____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___(选填:”、“”)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⑶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___,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密闭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认识溶液的变化。

1)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 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50℃时,将 40g 甲物质投入到 50g 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20℃时,处于 a 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 50℃,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别将 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100g 降温到 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2)图一是利用 pH 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图二是该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根据下图回答: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向烧杯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

③60s 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依据以上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变大

B.实验中 NaOH 的质量在不断地变小直至为 0

C.一段时间后,溶液 pH 一定会变为 0

D.选用 pH 试纸也可以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