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60℃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甲比乙多

C. 40℃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仍是饱和溶液

D. 60℃时,在70g的甲中加入100g的水,甲不能完全溶解

【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小,错误;B、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60℃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甲比乙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会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D、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 70g的甲中加入100g的水,甲不能完全溶解,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C.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______

(2)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杜会,在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石家庄市已完成“天然气置换工程”,用天然气代替煤气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共享单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现已风靡石家庄,尤其颇受年轻人的喜爱,“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如下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选填序号①、②、③),为防止“共享单车”钢丝网篓锈蚀,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碘酒杀菌中的的“酒”指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李牙痛就医后,医生给他开了肿痛安胶囊和罗红霉素片,查阅资料后得知罗红霉素片的主要成分罗红霉素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罗红霉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罗红霉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C. 罗红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一个罗红霉素分子中共含134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B.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C. 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 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

钢丝插入试管

铝丝插入试管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