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晓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3中,李晓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晓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CaOH2换成______溶液。

【答案】 CuSO4+2NaOH=CuOH2+Na2SO4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 2 氯化钙

【解析】

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1)实验l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故填:红。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CuSO4+2NaOH=CuOH2+Na2SO4

3)取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

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晓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2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CaOH2换成显中性的氯化钙溶液,能够防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2;氯化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____,其常见用途为________(写一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反应________(放热吸热”)反应。

(5)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实验时,欣欣需要用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但实验室只有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于是她便自己动手并利用已有的溶液来配制所需的氯化钠溶液。

1)在称量时,她需要把氯化钠固体放到天垫有纸片的______(选填左侧右侧)托盘中,并且应当称量______g氯化钠固体。

2)她把称量好的氯化钠和实验室中现有的氯化钠溶液全都转移到一个大烧杯中,并应向其中加入体积为______mL的水,边加水边搅拌。(水的密度为1.0g/mL

3)如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假如她想通过升高溶液的温度来得到氯化钠晶体,则你认为她的做法______(选填可行不可行)。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3A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 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制得的CO2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

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的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所填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a→ 。其中,写出C装置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KCl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KClKNO3二种物质的溶液都析出晶体,该方法是_____

3KClKNO3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之间(用编号表示).

A 20℃以下 B 20℃~30 C 30℃~40 D 40℃~50

4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的质量为_____40℃时,将70g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g

5)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_____(用编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物质间转化关系特定,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乙是纯碱

①若甲与丙可以反应,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若甲与丙可以相互转化,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若甲可以转化为丙,丙为白色难溶物,且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

①若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甲为常见的稀酸,乙为蓝色溶液,则甲转化为乙还需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_____(填名称),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为常见的碱,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则甲的用途是______,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