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中酸、碱、盐类非常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现实验室中提供了食盐、氯化铁、硫酸镁、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酚酞等溶液以及碳酸钙粉末,三位同学选取以上给定的药品用于以下实验。试回答:

①小勇同学选取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进行了 (10) (填反应类型)反应实验,两种溶液均含有0.1mol溶质,且体积均为20ml。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中,若选取A和C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混合后再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若将B和D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滴入酚酞,溶液为 (11) 色。实验完毕将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个空废液缸中,则对废液的酸碱性判断为 (12)

②小静同学选用了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后,小静将废液移入废液缸,则废液缸中沉淀一定有 (13) ,溶液中一定有 (14)

(以上若多填将倒扣分,直至扣完为止)

③小扭同学选取了其中的某些盐,进行了下表中前两个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表,并请你自己设计完成实验三:

实验序列

实验选取的药品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粉末

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都有气泡产生

碳酸盐遇到酸溶液,可以产生气体

实验二

食盐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钡溶液

这三种盐溶液分别与 (15) 溶液反应

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可溶性 (16) (填盐的种类)盐与该物质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三

食盐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7)

(18)

【答案】①(10)复分解 (11)红 (12)中性② (13)BaSO4 (14)NaCl③(15)AgNO3 (16)盐酸 (17)这三种溶液分别与碳酸钙反应 (18)可溶性盐和碱与难溶性盐不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①氢氧化钠为碱,稀盐酸为酸,它们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将B和D试管溶液混合,B试管稀盐酸少量,D试管氢氧化钠过量,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碱遇酚酞变红色,所以溶液为红色分为AB前的盐酸和分为CD前的氢氧化钠是等量的,所以实验完毕后,废液呈中性;乙同学选用了CuSO4,NaOH,BaCl2,HCl溶液,进行实验后,移入废缸中则会出现的沉淀有Cu(OH)2和BaSO4,Cu(OH)2会溶解于HCl,而BaSO4不会溶解,所以一定有的沉淀为BaSO4由于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发生,所以一定有氯化钠;③实验二:食盐,氯化铁,氯化钡都含有氯离子,它们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都有白色沉淀AgCl生成盐酸的盐溶液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填盐酸;实验三:食盐,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含有钠元素,最好是通过焰色反应得出结论,含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同学为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同学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一,甲同学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 了对试管中所含溶质成分经行探究,甲同学把上述实验一和实验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往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对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并对其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2CO3

你的猜想:

【交流与讨论】经过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 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猜想成立

【归纳与总结】甲同学实验一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由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用于保存食品 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明矾:用于净水 D苛性钠:用于改良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

学性质。

为了验证反应Ⅰ,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由无色变成 (10) 色。

反应Ⅱ通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 (11)

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12) ,其反应类型 (13)

依据反应Ⅳ氢氧化钠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肥料,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①判断实验B中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是 (13)

②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混合,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等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过滤烧杯内的物质后,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③【假设】假设1: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假设2: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假设3: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假设4: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14)

【讨论】你认为上述假设中 (15)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16)

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假设是 (17)

④【实验】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方案及现象证明假设4成立,请补充完成下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18)

(19)

假设4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下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填一种)。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aOH→Na2SO4

Na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