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3)写出B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答案】 C Na2S

【解析】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故填:四

2)根据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图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可以判断A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即AC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C

3BC形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硫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化钠的化学式是Na2S;故填:Na2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图是几项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

①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②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③测定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_____,读出pH

2)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3)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①请写出用CO气体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取的氢气选用D装置干燥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e”或“f”);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5)如图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元素镝(Dy)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图是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镝是金属元素

B. 镝的核电荷数为66

C. 元素名称为Dy

D. 一个镝原子核外有66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用D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b”“c”)。

3)写出一个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常加入适量,其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CO2“2”表示二氧化碳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2”表示两个氮原子

C.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手机厂商中兴推出了极具创新式的折叠手机-Axonm,如图是中兴可折叠手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用铝合金作手机外壳的优点是______

3)不锈钢属于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请写出一个能证明铝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6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不正确(  )

A. 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 3Na2SO4+Cu4(OH)6SO4 ↓,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