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ABC和锌四种金属分别同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地画了一幅卡通图(如下图所示),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

2B是常见金属,写出B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ABC

2Fe+2HCl===FeCl2+H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图片中四种金属表面气泡及量的多少,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反应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1)图中金属A表面气泡最多,其次为金属锌,最少的为金属B,金属C表面无气泡,所以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C

2)金属B表面气泡比金属锌少,说明金属B与盐酸反应不如金属锌剧烈,则金属B的活动性比锌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与酸发生放出氢气且活动性小于锌的金属有FeSnPb三种,根据“B是常见的金属,故B为金属铁。则Fe+2HCl===FeCl2+H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做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先要在集气瓶底放水或铺沙的是 (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原子各1×1021个,总质量最大的是( )

A. 氧原子 B. 氯原子 C. 氢原子 D. 铁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空气属于化合物

B.液氧属于单质

C.氮气属于纯净物

D.五氧化二磷既是氧化物,又是含氧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_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盒属与_________是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金属性质的探究。

(1)若装置A中盛放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B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装置B中金属片和溶液中的溶质应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写出一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H2

【查阅资料】(1)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________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铝能与________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NaOH溶液吸收;

(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1)实验②先加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Al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________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__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中的溶质是________,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