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九年级中考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实验,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验证:(1)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九年级中考复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 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和数目均未改变

D.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过滤,向滤出的金属中另加入稀盐酸溶液,无气泡生成,则滤液中一定含有(  )

A. Zn(NO3)2、Fe(NO3)2 B. Fe(NO3)2、Cu(NO3)2、Zn(NO3)2

C. Cu(NO3)2、Zn(NO3)2 D. Cu(NO3)2、Fe(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阳离子 B. 一定是阴离子

C. 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是一种蓝色溶液,B为硫酸盐,C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和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甲__________。

(3)丁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4)写出甲和丁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和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 电解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临床医学上治疗结膜炎的眼药水中含有—定量的硝酸银.小明为了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设计如图实验流程:

(1)操作A的名称______,该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反应③后溶液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硝酸银遇光或高温易分解,因此眼药水应_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现有仪器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药匙、⑤50mL量筒、⑥100mL量筒。 则量取35mL的水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