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质子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答案】S2﹣6NaCl离子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1)所表示的粒子是硫离子,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符号为S2,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质子数为1117的两种元素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 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__.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2mol氢气中约含 ________个氢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1),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作出猜想)可能是NaOH溶液;可能是Na2CO3溶液;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猜想________  错误.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份,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________ (填试剂的名称)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正确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发生变质,变质后也能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原来是________

(探究启示)做实验时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

(3)探究这瓶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取10g原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请回答:①A点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10g原溶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此题2分)

③10g原溶液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_ .(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 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 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可用来收集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导管口通入。若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氢气应从____导管口通入。如要检验是否已收集满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____端通入。若装置中储存了氧气,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____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成分反应)。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铜粉应稍过量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①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图②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C.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④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B中水面下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C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为纯净物,其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量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的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______________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甲:______________;方案乙:______________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答案: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