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向如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曲线图描述的是(  )
序号
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 稀盐酸
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C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久置于实验室中暴露在空气中的铝块 稀硫酸
A、AB、BC、CD、D
分析:观察、分析图象:在开始加入乙溶液时并不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而在加入一定量后,才会出现沉淀或气体;待完全反应后,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不再随所加乙溶液质量而改变.
解答:解:A、向铜锌合金中滴加稀盐酸,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反应,因此随稀盐酸的加入氢气就不断放出至锌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A不正确;
B、向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与氯化钡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硫酸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B不正确;
C、向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氯化钙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久置于实验室中暴露在空气中的铝块,其表面会有氧化铝,则硫酸会与氧化铝反应,氢气不会马上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反应时要抓住图象中曲线的起点这个关键点,起点表示加入一定量溶液后才开始出现沉淀或放出气体,这是进行判断的标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不符合如图曲线描述的是(  )
序号
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未 稀盐酸
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C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 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探究让化学更具魅力,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过滤,取滤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图中纵坐标(y)表示
生成沉淀的质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03↓+2NaCl,
CaCl2+Na2CO3=CaC03↓+2NaCl,
,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CaCl2
NaCl、CaCl2
,C点时溶液的 pH
(填“>”“<”“=”)7.
(2)如图所示,一同学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小气球鼓了起来.请写出符合这一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Zn+2HCl=ZnCl2+H2
Zn+2HCl=ZnCl2+H2

②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3)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   成   的   原   因
可能是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可能是
Ca(OH)2
Ca(OH)2
随着气温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
变小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只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③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B
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计算题

某制碱厂以岩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Na2CO3)和其他副产品。
(一)有关资料
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NaCl,此外还含有较多Na2SO4,以及少量CaCl2和MgCl2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2SO4
4.5
9.6
20.2
40.8
48.4
CaCl2
59.5
65.0
74.5
100
116
MgCl2
52.9
53.8
54.8
56.0
58.0
(1)10℃时,饱和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
(二)生产工艺

经上述处理后得到主产品:工业纯碱,副产品:A晶体。
(2)“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        
(3)反应器中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再将NaHCO3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所得固体即为工业纯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可重复利用的是          (水除外,只需一种);
(4)在反应器中总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原因是                   
(三)工业纯碱中杂质的判断:
(5)已知:NH4Cl  NH3↑+HCl↑
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发现质量无变化;
②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四)含量测定
(6)称取纯碱样品21.3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其溶解, 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 NaC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          
(7)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左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某制碱厂以岩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Na2CO3)和其他副产品。

(一)有关资料

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NaCl,此外还含有较多Na2SO4,以及少量CaCl2和MgCl2

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2SO4

4.5

9.6

20.2

40.8

48.4

CaCl2

59.5

65.0

74.5

100

116

MgCl2

52.9

53.8

54.8

56.0

58.0

(1)10℃时,饱和Na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

(二)生产工艺

经上述处理后得到主产品:工业纯碱,副产品:A晶体。

(2)“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        

(3)反应器中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再将NaHCO3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所得固体即为工业纯碱。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可重复利用的是          (水除外,只需一种);

(4)在反应器中总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原因是                   

(三)工业纯碱中杂质的判断:

(5)已知:NH4Cl  NH3↑+HCl↑

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发现质量无变化;

②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四)含量测定

(6)称取纯碱样品21.3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其溶解, 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 NaC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计算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          

(7)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左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