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L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I为红色固体,B、DL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E的组成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中,BL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答案】 CaCO3 +2,+3 Fe+CuSO4=FeSO4+CuCuCl2+Fe=FeCl2+CuFe+Cu(NO3)2=Fe(NO3)2+Cu 还原性

【解析】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GCaCO3A为红色固体,B、D为气体,AB反应生成DE,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可能是氧化铁(红色固体),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E是铁;铁与F生成IJI是红色固体,铁与可溶性铜盐[CuSO4CuCl2Cu(NO3)2]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I是铜,J可能是[FeSO4FeCl2Fe (NO3)2]D(二氧化碳)与C反应生成G(碳酸钙)和H,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是氢氧化钙,H是水,KL(气体)反应生成HH2O)和ICu),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K是氧化铜,L是氢气,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因此:

(1) G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2)E是铁,铁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2+3

(3)铁比铜活泼,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置换出来,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CuCl2+Fe=FeCl2+CuFe+Cu(NO3)2=Fe(NO3)2+Cu

(4)CO和H2把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具有还原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

C. 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

D. 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5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原子”“分子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应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5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若确认假设3成立,则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

(4)若得到铁的质量为2.24g,则原来混合物中氧化铁粉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实验结束后得到了铜和铁,现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还需要选择的试剂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锌溶液 D.硝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小东同学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5 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将188.8 g稀盐酸缓慢加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鸡蛋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完全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5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CO2这一溫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CH3OH)。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醇属于有机物

B.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C.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g

D. 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