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氮的固定指的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将氮气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化合物的过程。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条件下,氮气在催化剂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则加入的X 应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H2SO4 B CaSO4 C SO2

【答案】2N2+6H2O4NH3+3O2 置换反应 B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氮气和水,生成物为氨气和氧气,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和光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 4NH3+3O2,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根据副产品是氧化钙,含有钙元素,而其他加入的物质均不含钙元素,所以加入的X 必须含有钙元素,所以只有硫酸钙符合题意。故选 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 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接近饱和的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将如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提高加热温度,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认为提高加热温度的方法还有_____ (答一种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其原因是_____。有同学认为此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途径有可能_____

A 碳和氧化铜反应不彻底生成

B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

C 试管里空气中本身含有一氧化碳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10%红墨水溶液

同一规格除味剂

溶液褪色的时间

10mL

5g

10min

10mL

10g

5min

10mL

12g

4min

10mL

15g

4min

4)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

5)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容积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连接仪器,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注射器的活塞恢复至原位。

②在有孔燃烧匙上放置一小块(足量)白磷,塞紧橡胶塞,关闭K

③向烧杯中倒入足量80℃的热水。

④打开K,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到100mL处,观察现象。

2分钟后,迅速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部,并立即关闭K,观察现象。

……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该实验过程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步骤⑥的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______(填图1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徐随家人在用餐时发现,银耳盅下端有一个放置燃烧蜡烛的器皿,其侧边留有3个开口,器皿如此设计是为了满足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______。小徐发现蜡烛燃烧火焰微弱,于是将3根火柴放到蜡烛中帮助其燃烧,观察到火柴被火焰包裹着并熊熊燃烧,银耳盅底部和侧边出现大量黑色物质,请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以草酸盐共沉淀法获得草酸氧钛钡晶体[BaTiOC2O42.4H2O],煅烧可获得钛酸钡粉体。

1BaTiO3Ti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4)“绿色化学”理念提倡循环利用,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5)现有394kg BaCO3,理论上可以制备BaTiO3的质量为_____kg.( BaT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