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中验证氧气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硫粉点燃伸入氧气集气瓶,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集气瓶中,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将灼热的铜丝(表面已变黑)伸入CO气体中(如图),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④以上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称为氧化反应,理由是________,而上述①和②的反应也可以称为________(填写反应基本类型)反应.

【答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3Fe+2O2Fe3O4 CuO+COCu+CO2 黑色变成红色 物质与氧发生了反应 化合反应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①将硫粉点燃伸入氧气集气瓶,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②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集气瓶中,铁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燃烧的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③将灼热的铜丝(表面已变黑,该固体中含有氧化铜)伸入CO气体中,一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uO+CO Cu+CO2,产生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

④以上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称为氧化反应,理由是物质与氧发生了反应,上述①和②的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也可以称为化合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求: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 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装置 B 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减慢滴加液体的速度

加热反应物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要得到 0.8g 氧气,至少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 质量是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可以用来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物质具有可燃性,只有全面了解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 它们均属于__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汽油中加入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小污染,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内蒙古某人造板公司因没有严格做到“严禁烟火”,而发生率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重要的资源。

(1)小明用浑浊的河水制备出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

操作①的名称是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任填一种);操作②常用__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2)下图中分别是蒸馏水制备、电解水、太阳能海水淡化的装置示意图。

①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②图2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试管B试管中收集到10 mL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mL。

③图3中海水属于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淡化过程属于__(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3)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___,说明井水为硬水,家庭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符号中对“2”所表示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H:表示个氢原子 B. Fe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KMn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

(1)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2)常温下铜片不和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KMnO4溶液浓度

0.002%

0.01%

0.1%

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实验

铜片

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小时后

0.54

0.52

0.54

0.43

(解释与结论)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 + 2KMnO4 + 8H2SO4 === 5CuSO4 + 2MnSO4 + K2SO4 +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