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课上,小亮与老师一起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铜加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该变化属于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也变红了,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5

2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 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2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如图是小李同学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B”物质属于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从物质组成看,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2016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期末测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期末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 AgNO3、Cu(NO3)2、Fe(NO3)2 B. Cu(NO3)2、Fe(NO3)2

C. Fe(NO3)2 D. Fe(N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期末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图中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  )

A. 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 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 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 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不同的化学仪器具有不同的用途。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C. 温度计可以用来搅拌 D. 酒精灯可用于加热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面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钛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B中粒子若为原子,则X= ______。

(3)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下同),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

(4)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