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退去了.
(1)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或减弱)
(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②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分析 (1)根据酚酞溶液滴入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碱性的强弱;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或减弱).
(2)根据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性质可以知道,反应后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或减弱),而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或者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解答 解:(1)根据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性质可以知道,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而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或减弱);故答案为:消失(或减弱).
(2)根据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这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镁.放置在空气中冷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根据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或者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是否是碱性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其他的盐;根据氢氧化镁微溶于水的性质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猜测温度降低,Mg(OH)2溶解度变小了;
故答案为:①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②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故答案为:
(1)消失(或减弱);
(2)①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②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点评 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学会猜想和事实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琴和小丽在探究CO2与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三个实验中,①和②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她俩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①试管内液面上升,实验②气球变大;
(2)实验③未见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她俩从生活中寻找广口瓶的替代品,使实验取得成功,你选用的物品是矿泉水瓶,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矿泉水瓶变瘪;
(3)小琴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压强变小;
(4)小丽通过检验生成物,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现有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试管,f长颈漏斗.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A(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要从反应后的残渣中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a(选择正确的操作并用序号排序).
a.烘干    b.过滤    c.溶解    d.洗涤    e.蒸发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4)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C(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可以随时加液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观察图C装置,制气体反应处于进行(填“进行”或“停止”)中.
(5)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选用C装置.若用D装置来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g(填g或h)通入.
(6)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如图二所示装置与C装置控制反应的原理一样的是Ⅰ、Ⅲ、Ⅳ(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往CaCl2 CuCl2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离子组可能是(  )
A.Ca2+   Zn2+   Cl -B.Ca2+Mg2+Zn2+Cl -
C.Ca2+   Cu2+Zn2+   Mg2+Cl -D.Ca2+Mg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A.
炒菜闻到香味
B.
       压缩空气
C.
   干冰升华
D.
      湿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同学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记录见下表:
实验序号KClO3质量加入其它的物质待测数据
11.2g无其它物质
21.2g加入少量的CuO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
(2)从如图仪器中选择合适的并加以组装DBE.
(3)为探究CuO在实验2中是否起催化作用,还需探究的氧化铜的分离实验后的混合物中的CuO,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观察其质量是否不变,并将其放入氯酸钾固体中,重复实验2的操作,观察其是否仍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氧化铜}$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FeCl2(CuCl2)过量铁粉
B.CO(CO2)通过浓碱溶液
C.NaOH溶液(Na2CO3)选用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D.N2(H2O)通过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Mg2+、K+、NO3-、OH-B.H+、Na+、HCO3-、Cl-
C.Ba2+、NH4+、Cl-、SO42-D.Na+、K+、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