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海安孙庄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阶段测试 (含答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收集装置选用___,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

(4)如用G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下图装置,氧气从__________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2018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都是没有任何用途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对应的分子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选 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说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

B. 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C. 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 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题型:信息分析题

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I装置中有一套装置存在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从A~G中选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用G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用装置H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欲使用装置H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端通入;若要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查是否已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端导管口处。

(5)装置I与改正后的B装置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下图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关闭活塞_______(填“A”或“B”下同),人呼气时应打开活塞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右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左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