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制备纯碱的过程中涉及NaClNH4ClNaHCO3等物质。请结合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NaHCO3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1)表中物质中,溶解性属于可溶的物质是_____

2)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保持烧杯中各物质质量不变,升温至50℃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要使20℃时接近饱和的 NaHCO3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4)有一杯60℃的NH4Cl的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100g),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请判断:

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b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由40℃降温至3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

②A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m的范围是_____

【答案】NaHCO3 145.8 33.3% NaHC03 (或恒温蒸发水分) acd 37.2g<m<45.8g

【解析】

120℃时,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的物质属于可溶物质,所以表中二种物质中,溶解性属于可溶的物质是碳酸氢钠;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8g,所以在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搅拌氯化铵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45.8g+100g=145.8g;保持烧杯中各物质质量不变,升温至50℃时,氯化铵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33.3%

3)要使20℃时接近饱和的 NaHCO3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碳酸氢钠或蒸发水的方法;

4)①a、在变化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改变,所以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b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c、由40℃降温至3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析出晶体,若析出晶体则溶液质量会减少,若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就不会减少,错误;

dAB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A杯为60℃的NH4Cl的不饱和溶液,且降温到40摄氏度时无晶体析出,即其中溶质的质量小于45.8g,降温至20℃时析出部分晶体,则其中溶质的质量大于37.2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I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I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眀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有(  )

A. 5B. 4C. 3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填“a”“b”)。

2M点的含义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HClB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B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9.7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均保留0.1%

1)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若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晴,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序号标示的材料一共分为_____类。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箱。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为验证铁、铜、铝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都达到了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有铝片、铁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

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D装置中用来加热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最佳?_____

5)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A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______ (选填”)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1B图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a”“b”“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______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