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将40℃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甲的质量更多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再升温至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20℃时,饱和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将等质量的40℃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甲的质量更多;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再升温至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因为乙没有完全溶解。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C60、金刚石、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2)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右图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

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

D.其水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②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 ,它代表的点是 。(填“A、B、C、D、E”)

③写出由C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

学性质。

为了验证反应Ⅰ,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由无色变成 (10) 色。

反应Ⅱ通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 (11)

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12) ,其反应类型 (13)

依据反应Ⅳ氢氧化钠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①判断实验B中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是 (13)

②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混合,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等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过滤烧杯内的物质后,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③【假设】假设1: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假设2: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假设3: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假设4: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14)

【讨论】你认为上述假设中 (15)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16)

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假设是 (17)

④【实验】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方案及现象证明假设4成立,请补充完成下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18)

(19)

假设4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下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填一种)。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aOH→Na2SO4

Na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葡萄酒是由葡萄汁发酵而成。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它们转化成酒精(红酒的酒精度大多在8%~15%之间)。所以,发酵越充分,转化就越完全,最后的成品中酒精就越多,糖就越少。糖的残留量决定了葡萄酒的“干”度,“干红”是指糖含量很低的红葡萄酒,而含糖量高的叫做“甜葡萄酒”。但在右图的原料中有二氧化硫,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有害气体,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呢?

葡萄汁的发酵是由酵母菌来完成,但还有一些有害菌也可以在其中生长。所以必须控制有害菌的繁殖。一方面在葡萄刚榨出汁,还未发酵之前,需要“保鲜”,否则有害细菌会把葡萄汁破坏掉;另一方面,葡萄汁一旦开始发酵,为避免细菌将糖全部转化为酒精,要在成为“干葡萄酒”之前,留下一些糖,就需要提前终止酵母菌的活动。

酿造好的葡萄酒依然有糖,同样可以成为细菌的乐园,它们继续生长,会改变葡萄酒的口味,还有可能会把酒精继续转化成醋酸,把葡萄酒变成“葡萄醋”。所以进一步灭菌是必不可少的。加热当然不行——加热固然可以灭菌,但会破坏葡萄汁的风味。所以,加入某种“保鲜剂”或者“防腐剂”,也就是不得已的事情。

人们发现二氧化硫可以完成上面所有的需求。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不过这个量比较少,还需要额外添加。这里添加的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气体,可以是它的其他化合物——各种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这些物质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的功能。部分国家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上限标准如下表(1ppm=1mg/Kg=1mg/L):

国家

干红

甜酒

澳洲

250ppm

350ppm

中国

250ppm

400ppm

国际葡萄栽培与酿酒组织

300ppm

450ppm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7mg。“安全摄入限”的意思是,不超过这个含量的二氧化硫,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带来可见的危害。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其中糖和酒精都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二氧化硫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代替二氧化硫添加到葡萄酒中的是________

A.碳酸钠 B.硫酸钠 C.亚硫酸钠 D.氯化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细菌喜欢糖度高的环境。所以根据图表发现,甜葡萄酒中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硫

B.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每天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量是42mg。

C.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紫外光照射等

D.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如果继续发酵会转化成醋酸

(5)酒精有杀菌作用,请推测红酒中的酒精不能杀死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

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