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_______。 (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_________________ .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如图所示,很多物质分解可以产生氧气。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常用①、②、③三个原理制取氧气。原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需要加热条件的是____(填“①”、“②”或“③”,下同),反应装置直接输出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的是___。

(2)通过途径④获得氧气的反应条件为___,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会有___生成,收集到的氧气与该气体的体积比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对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O2 ——表示三个氧分子 B. SO3 ——表示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元素

C.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 3H——表示三个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TiO2的“纳米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TiO2的方法是:2FeTiO2+7Cl2+3C=2X+2FeCl3+3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X再于氧气反应生成TiO2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元素符号为F,化合价为-1)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A. MgF B. MgF2 C. Mg2F D. Mg2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______、______;

(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______;

(4)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加热时,应用火焰______的部分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瓶98%的浓H2SO4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B. 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C. 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氨气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22.4)mol/L

D. 用蘸有稀氨水的毛笔,在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上写出的字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 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b、c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a、b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b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将某暗紫色固体A加热,可以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另一种淡黄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符号:B___________,E 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写出黑色C与氯酸钾混合受热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淡黄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化合”或者“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