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2中,加热液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1)实验1的现象:剧烈燃烧,___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实验2中,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3Fe + 2O2 Fe3O4 有气泡,溶液由红色变紫色 火星四射 H2O + CO2 === H2CO3

【解析】

A、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 + 2O2 Fe3O4实验2中,加热液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溶液由红色变紫色;B、实验1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 + CO2 === H2CO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l)分子的质量,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A中充满HCl气体,B中充满NH3气体,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_________白烟首先产生在________(填“A”或“B”)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 

(2)5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精确到01%)

(3)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

(1)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利用新能源制氢设备”(如图)电解18 kg水,可得氢气的质量为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炎热的夏季是“登革热(dengue fever)”的高发期,防止蚊虫滋生、预防蚊虫叮咬成为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已知蚁酸(甲酸)在浓硫酸及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图中_________(填现象)说明甲酸分解生成了CO;此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写一个)

(3)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食醋 C.苏打水 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 ,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过滤的目的是

(2)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实验现象是

(3)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选择“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__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左面锥形瓶内的现象是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