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氧分子  

(2)氨气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由常见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2)氨气的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1)2O2;(2)NH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6g生铁样品加入到盛有100g过量硫酸的烧杯中(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5.8g,试行算:

(1)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生成H2的质量为  

(3)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错误,并说明改正方法.

  

  

(2)将示意图改正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计算:氯化钠  g,水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上述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用  mL(填“50”、“100”、或“200”)量筒量取所需水(水的密度: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3)讨论: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21%,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提出问题】

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吗?

【探究实验】

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入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

①根据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②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燃烧  (“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盐酸、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回答与它们有关的下列问题.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  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  (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  .(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4)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  

(5)A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含量测定】

(7)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8)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