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 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几个实验:

1)实验甲中的NaOH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实验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填);

3)证明实验丙中NaOH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

4)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杂质盐酸并使溶液呈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小明同学提出选用石灰石粉末,小红同学提出选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两同学所选试剂,你认为_____同学的选择可行。

【答案】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紫色液体变为红色 CO2+H2OH2CO3 CaCl2(合理均可) 小明

【解析】

1)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当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显无色;二氧化碳与水可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方程式是:CO2+H2OH2CO3;故填: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紫色液体变为红色;CO2+H2OH2CO3

2)实验甲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之原理相同的是乙;故填:乙;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检验碳酸盐的存在可以使用加酸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加入可溶性钙或钡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故填:CaCl2(合理均可);

4)石灰石不溶于水,和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气体,且反应结束后不再溶解。石灰水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容易判断。故填:小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猜想:只生成CO2 猜想_____ 猜想:既生成CO,又生成CO2

(查阅资料)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也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对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1)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瓶中试纸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__(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不完善之处是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

.加入浓硫酸并微热: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加入氯化铁溶液:Cu+2FeCl32FeCl2+CuCl2

(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上述最佳的方案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写一种合理的理由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B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E是无色气体,F是红棕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_____E______

(2)写出F→C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足量的B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小松同学和小雷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相关空白。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向盛有硫酸铜和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银片和铁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______的现象,判断出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交流讨论)小雷同学想探究一下取出金属片后C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并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ClFeSO4

猜想二:NaClCuSO4

猜想三:NaClCuSO4FeSO4

小松认为猜想______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归纳总结)你认为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物质是______

(表达交流)总结小松和小雷同学的探究历程,猜想一和猜想三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猜想,你能总结关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猜想的规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粉末,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F的化学式:D ,F

(2)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气体E的用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H2SO4

猜想三:有Na2SO4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9g氯酸钾与1.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得所需氧气后停止实验,剩余固体质量为5.0g。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

(2)4.9g氯酸钾是否完全分解_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听到嚓一声,看到了火焰、白烟,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生热点燃红磷,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你知道划火柴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吗?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_____

2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