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Na + Cl22NaCl,该反应属于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 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C、H、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3︰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B.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C.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②35℃时,完全溶解40g甲物质最少需要_______g水。

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④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⑤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⑥若甲是氢氧化钠固体,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除要使用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

A.玻璃棒 B.烧杯 C.100mL量筒 D.电子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氯化钠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烟

C. 一氧化碳的燃烧:紫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豆浆 C. 冰水 D. 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M________。

② 实验室制取O2、CO2均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O2的依据是________。

③ 实验室用C装置制CO2的优点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用D装置收集CO2应从_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属于一元含氧酸是

A. 盐酸(HCl) B. 碳酸(H2CO3) C. 硫酸(H2SO4) D. 硝酸(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中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用语与意义

氧气有助燃烧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2H-----------表示2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I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的鉴别

D、物质与微粒的构成

软木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