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物质受热体积膨胀——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氧气和液氧都可做助燃剂——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单质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高锰酸钾的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重庆市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B、C三种物质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C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C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B: ,属于 反应。

A与一种黑色物质反应生成红色物质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量为1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3 B.铕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63

C.铕的相对原子量为152g D.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小明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样品,他查阅资料后知道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小明以孔雀石(不考虑其中的杂质参与反应)为原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a.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

b.在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其中X是一种气体,Y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Z是黑色固体。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的结束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可用下图完成反应②的相关实验:

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其中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是_________。

a.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后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四区六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中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完成。

(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写名称)。

(2)准确称量18g氯化钠,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水的密度为1g/cm3)。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依次是:氯化钠的称量、水的量取、 、装瓶并贴上标签。请填写右图中的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宿迁四区六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同学所做的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制白糖晶体 B.用白醋和蛋壳制二氧化碳

C.自制简易净水器 D.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部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一)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装置中还应添加 ,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则气体应从 端导入(填“a”或“b”);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3)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实验室里还有大理石,想利用图1中的C装置和 装置结合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 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看到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二)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①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②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③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③按图所示装入药品(其中B、C管中分别装入的是足量碱石灰和足量无水氯化钙),测得相关的量记录在数据Ⅰ(见表)。

④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后,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测量项目/数据编号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52.40

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102.00

102.54

氮气的体积/mL

/

243.5

【回答问题】

(1)B中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④读取量气管中氮气体积之前需要 ,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