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会腐蚀大理石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引起土地酸化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均为白色固体,其中不能用水区分的是

A. 硫酸铜、氯化钠 B. 碳酸钙、生石灰

C. 氢氧化钠、硝酸铵 D. 氯化钠、硫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新疆乌鲁木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

(1)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中毒。

(2)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新疆乌鲁木齐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某同学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

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在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差异在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学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CO2气体,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若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甲酸(CH2O2) ②乙酸(C2H4O2) ③乙醇(C2H6O) ④丙酮(C3H6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间有间隙

C. 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44mL的水与56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96mL,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 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 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 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检查气密性

C.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