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该元素属于
非金属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值为
20
20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
周期,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2

(3)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
A
A
 不同(填字母).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电子数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分析:(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由其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可知得失电子情况;
(2)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周期数,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4)总结规律:“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利用知识迁移,则可知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解答:解:(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它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2)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0,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0;该原子有四个电子层,故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2;
(3)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质子数不同;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利用知识迁移,则可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
(1)氧;  非金属;  得;
(2)20;   四;  2;
(3)A;   
(4)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数字的含义,元素的定义等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此表回答有关问题.
第1周期 1H
1.008
2He
4.003
第2周期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第3周期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第2周期中,铍(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012(或9)
.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钠、镁、铝
(填元素名称).
(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第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
6
,m=
6

(3)从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12,17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则这些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下同)
NaOH+HCl=NaCl+H2O[或Mg(OH)2+2HCl=MgCl2+2H2O]
,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或2Na+2HCl=2NaCl+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