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1)20℃时,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

(2)t℃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甲>乙>丙

(3)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加溶剂等
(只填一种);
(4)从甲和乙的混和溶液中提取甲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
分析:由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确定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可以比较t℃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由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的趋势,可以判断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提取甲可采用的方法.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可溶物质在20℃的溶解度范围为1~10g,20℃时丙的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故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丙.
(2)由三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t℃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3)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加溶剂等方法.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从甲和乙的混和溶液中提取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故答案为:
(1)丙;
(2)甲>乙>丙;
(3)升高温度、加溶剂等;
(4)冷却热饱和溶液.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粉末的组成.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不同的假设,分别猜想黑色固体的组成:甲认为可能是炭粉(一种碳的单质);乙认为可能是
氧化铜
;丙认为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三位同学中有一位的假设因为不合理,被另两位同学予以否定,请问是哪一位?不合理的原因是
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能改变,反应物中有铜原子,生成物中不能没有铜原子

(3)查阅资料:氧化铜和炭粉均为黑色固体,其中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
(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另外两位同学的假设.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和结论:
若现象为
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
,则
同学猜想正确;
若现象为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
,则
同学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你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微粒构成的纯净物中,有
种是化合物.
(2)该化学反应中,甲、丙两种粒子的个数比是
2:1
2:1

(3)该反应的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
分解
分解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3 1 34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8 1 14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有
甲、丁
甲、丁
;生成物的有

(2)根据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为
15
15
g;
(3)该反应是
化合
化合
(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4)该反应中,甲、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5:2
1: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西城区一模)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Ⅰ 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Na2CO3
检验Na2CO3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Ca(OH)2=NaOH+CaCO3↓+H2O
NaHCO3+Ca(OH)2=NaOH+CaCO3↓+H2O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SO4溶液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SO4溶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只产生蓝色沉淀,无气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只产生蓝色沉淀,无气泡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bd
(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你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微粒构成的纯净物中,有     ▲      种是化合物。

(2)该化学反应中,甲、丙两种粒子的个数比是   ▲        

(3)该反应的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     ▲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