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是(  )
A.木炭B.一氧化碳C.含碳元素的物质D.难以确定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变化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其中的碳元素一定来源于该物质,至于含不含氧元素因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因此该题提供的条件下无法判断.

解答 解:有题干的叙述可知,该物质只说明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否是只有二氧化碳无法确定,选项中木炭、二氧化碳、酒精的燃烧产物中均有二氧化碳,但都不全面,只有C选项中的含碳元素的物质代表了一类物质,燃烧后此类物质都会生成二氧化碳,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应前后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不会改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学生欲称4.3gNaCl,他在天平左盘放了4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0.3g,然后在天平的右盘上加NaCl(直至天平平衡),这时所称的NaCl的实际质量是(  )
A.3.7gB.4.0gC.4.3gD.4.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有水生成.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装置C中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一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frac{\underline{\;\;△\;\;}}{\;}$Cu+H2O(合理即可).(写一个即可)
【实验结论】猜想2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物质2.16g,使它完全燃烧,测得只生成2.16g水和5.28g二氧化碳请你通过计算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成物定性分析,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
(2)通过计算证明该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通过计算求该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2+      b.NO2      c.2NO         e.2PO43-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c.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a.
(3)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b.
(4)表示离子个数的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用A、B、C、D填写
(1)金属阳离子的是C.
(2)非金属原子的是AD.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AB.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各空:
(1)一种常用作导线的金属Cu
(2)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最活泼的金属是K;
(3)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正二价$\stackrel{+2}{Fe}$Cl2; 
(4)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Fe3O4
(5)一种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金属离子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酒精灯;  b是长颈漏斗.
(2)选用B、D装置组合制取收集某气体的条件是:制取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进行实验,应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填序号).这种操作注意的要点是集气瓶内要装满水,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气体.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毛玻璃片盖好后瓶口应向上(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4)用装置BC组合制备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Ⅰ、Ⅱ、Ⅳ   (填序号).
Ⅰ.收集到的氧气太少,纯度太低
Ⅱ.所用铁丝表面有油漆
Ⅲ.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薄层细沙
Ⅳ.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燃烧温度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6)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氯酸钾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探究实验二】: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小刚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1.2g/
1.2gCuO   0.5g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生成等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小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讨论交流】小刚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的结论就能判断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支持;未验证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实验拓展】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考虑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反应所需的温度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或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或考虑药品的价格等)(合理即可).(写一条即可)
(7)实验时小刚加热6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4.08克,则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同时消耗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2N;    (2)3个镁离子3Mg2+;    (3)氢氧根离子OH-
(4)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