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B所示,将锥形瓶(反应物未接触)放在天平上,右盘加砝码使之平衡,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中两种物质混合,反应完全后将锥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盘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理由是

③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2)如上图C所示,用细线系住镁条使之平衡,然后在镁条一端用酒精灯加热。镁条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①写出镁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镁条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他的操作过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选用):

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

待燃烧停止,整个装 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

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广口瓶后,打开广口瓶的橡胶塞,将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76ml。

该同学又设法准确地测定了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数据为400mL。

回答下列问题:①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导气管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答案】(1)① 不能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气体从锥形瓶中逸出,使锥形瓶中质量减小③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相等

(2)①2Mg+O22MgO 不能

(3) 产生大量白烟 19% 红磷的量不足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保持平衡②B瓶中发生的反应:2H2O2 2H2O + O2↑,故反应后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理由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气体从锥形瓶中逸出,使锥形瓶中质量减小③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相等

(2)①镁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 + O22MgO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镁的质量+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镁质量,故加热一段时间后,镁条不能保持平衡

(3)①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②根据将广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76ml ,说明消耗的氧气体积为76ml ,而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00mL,故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76ml/400mL×100%=19%;与理论值21%相比较,结果偏小,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 t1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

C. 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 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加热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 (填字母)组合.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将仪器上部与下部 (填“b”或“c”)连接就可以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此方法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用 E 装置收集 O2(排空气法),检验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5)若用 F 装置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要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6)小刚想用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又不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首先称取25g贝壳样品于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与贝壳样品充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②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③图中P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 B.汽油 C.白糖 D.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

C.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1

(2)称取: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接下来的操作是

(3)量取:量取水时,应选用量程为 mL(填“50”或“100”)的量筒.

(4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并用 不断地搅拌,其目的是

(5)转移:装瓶并贴上标签.该标签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反思评价】

经测定某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可能的原因是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水时,俯视读数

C.指针偏左未调平就称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Fe→Cu B.KNO3→NaNO3 C.Mg→MgO D.H2SO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少量石灰石,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来源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