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A.  B.      C.   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用嘴吹气时,形成流动的空气,空气流动时能够带走热量,从而使温度降低;        

B、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当氧气耗尽时会因为缺氧而熄灭;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          

【解答】解:A、向燃烧的蜡烛吹气时,空气流动带走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故选项A正确;                                                      

B、当蜡烛把烧杯内的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项B错误;          

C、小苏打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故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当二氧化碳达到烛芯的高度时,蜡烛与氧气隔绝,蜡烛熄灭.故选项B错误.                                                  

故选A.                                                     

【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等措施都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本题时要分析蜡烛熄灭与什么因素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学习化学帮助我们形成更科学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肉类和牛奶可以补充维生素C

B.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可减少SO2的排放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克.测得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6       4.24    4.16    4.08    4.08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区别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C.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减少产生浮渣的是硬水          

D.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用语填空:                                            

(1)5个氢气分子                                          

(2)碳酸钙                                                

(3)2钠离子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氧化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银耳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