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金属M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金属M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查找资料与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有(1)金属M原子量为x,其他原子量也已知;(2)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3)金属的质量;(4)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5)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若要求得金属M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所用到的一组数据可以是

A.(1)(2)(3)(4)

B.(2)(3)(4)(5)

C.(1)(2)(3)(5)

D.(1)(3)(4)(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烧杯中有CaCl2与稀HCl的混合溶液50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0% Na2CO3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图(不考虑生成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和其他物质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产生气体

B. c点溶液的pH>7

C. b点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48.8g

D. a到b过程中,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九年级(4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欲使溶液中含有大量的Mg2+、K+、Cl-、NO3-、SO42-,(除去水电离出的微量H+和OH-外)不含其它离子,在蒸馏水中应加入( )

A. AgCl、K2CO3、MgSO4 B. Na2SO4、Mg(OH)2、KCl

C. MgCl2、KNO3、K2SO4 D. AgNO3、KCl、Mg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3)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体积/mL

80.0

46.4

126.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_____

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

B.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固体

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

D.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_(填一种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分子

A. 物质的量减少 B. 质量变小 C. 数目减少 D. 间隔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联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常含有少量水蒸气,若用下图所示装置除去水蒸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b”或 “c”)端进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时可将__________ 放到集气瓶口来判断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联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活性炭作吸附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 B. 用粮食发酵酿酒

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