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 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C.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

D.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Ⅰ可作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通常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检验装置Ⅱ的气密性

C. 装置Ⅰ和Ⅴ组合可用于制取O2

D. 装置Ⅱ和Ⅲ组合可用于制取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心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7
(填“>”、“=”或“<”)
 

猜想一不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心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是小可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步骤

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浓氨水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中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B

用灯帽盖燃着的酒精灯

火焰熄灭

降温可以灭火

C

将浓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质

D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 a点表示的意义是20℃时,在_______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

② 60℃时,50克水中加入_______克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再往该溶液中加入115克水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③ 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III为下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溶液M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__。

④ 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甲烧杯中的加入固体是________(填“KNO3”或“NaCl”)。

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Ⅰ.从20℃升温到60℃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Ⅱ.20℃时,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

Ⅲ.将溶液从20℃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Ⅳ.60℃时,乙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正确的说法是

A. 生成物中的元素都是化合态 B.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 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D. 反应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现有A、B两种银白色的金属,某同学想探究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设计实验】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A、B,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两支试管1和2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现象如下:

试管1: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试管2: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思考结论】

(1)通过上述实验,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___B(填“>”或“<”);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其中的一种金属是铁,写出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如果两种金属是镁和铁,除上述方法证明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法鉴别它们的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选用的试剂不能再使用稀盐酸和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对于下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 2H2↑+O2↑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更加合适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