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疫情期间,无人机也成了抗疫网红,巡查、测温、空投、消毒、编队为武汉加油,妥妥的全能低空战士。

1)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在工作时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锂、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

2)无人机外壳多选用工程塑料(PC/ABS),改性尼龙(PA),碳纤维等材料改性制成,其中尼龙属于_____(填字母)。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世界上铝的年产量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铝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_____(填字母)。

A 熔点低、光泽好 B 密度小、抗腐蚀性优良 C 强度高、硬度小

【答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价、+3 C B

【解析】

1)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锂电池在工作时,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为锂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反应中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反应后锂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1+x+-2×2=0x=+3,故锰元素化合价为+3价。

2)尼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C

3)铝的密度小,且在空气中易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把50gB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B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②4Na+O2=2Na2O;③Na2O+H2O=2NaOH;④2Na+2H2O=2NaOH+H2;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有黑色不溶物

猜想____正确

(2)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_____

猜想三正确

(3)

_____

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____(”),理由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唐涛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是因为氧气____

3)用AF组合加入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团________,是为了防止___,实验前应先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得粒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写出:

(1)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A原子和C原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_________________C原子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Na2CO3

猜想3Na2SO4NaClH2SO4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收集证据)若猜想3成立,实验一的反应现象为_____,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论)实验二不能完成实验任务的原因是_____,猜想3成立。

(表达交流)实验中滴加石蕊试液的作用是_____。在滴加硝酸钡溶液的过程中,如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填符号),②表示的是_____(填符号)。

(总结规律)通过探究还可以认识到:(1)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2)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确定物质的成分可以从确定_____的角度来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某纯净物与1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 该纯净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C. 该反应中O2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选用A装置来制备CO2有何错误___,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情况下,某同学增加了一个小试管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他的做法是_____

(4)用该同学改正好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为____(填小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A. 称量药品B. 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