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菏泽)小刚学习了盐和化肥单元知识后知道,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探究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配制】将草木灰溶解、固液分离后得到澄清的碳酸钾溶液
【猜想与假设】碳酸钾溶液的酸碱度可能有
种情况
【设计与实验】小刚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二: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三: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钾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2.
【结论】以上实验证明碳酸钾溶液呈
性,从物质的分类看,碳酸钾属于
类(填”酸”“碱”“盐”),从而说明此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评价】以上三种实验方案中,实验三是从
定量
定量
(填“定性”或“定量”)角度对溶液进行研究.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溶液的酸碱度的分类回答:pH=7或pH<7或pH>7;
【结论】根据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测得pH判断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根据碳酸钾的组成分析其属类;
【评价】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溶液的酸碱性有酸性、中性和碱性,其范围分别为:pH<7或pH=7或pH>7;
故答案为:三;
【结论】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用pH试纸测得pH=12,均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故答案为:碱;盐;
【评价】实验三是从定量的角度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对溶液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定量.
点评:本题是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角度来探究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难度不大,依据酸碱指示剂及溶液的pH逐一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菏泽二模)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图2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的条件是: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1)按图1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的位置;(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
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

(2)B装置中浓硫酸吸水干燥的作用,C装置的作用是
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
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

实验结论:
(1)“小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
氧气
氧气

(2)“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
放出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也使棉花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菏泽模拟)在H、C、O、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l)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
CH4
CH4
.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
H2SO4
H2SO4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H2O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菏泽模拟)已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t1℃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填“>”、“<”或“=”)B.
(3)若要从含有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A晶体,宜采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再过滤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再过滤

(4)若A是硝酸钾,如右图所示,t2℃时,将盛有饱和KN03溶液的小试管放人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B
B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固体       B.冰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菏泽模拟)过氧化钠( 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02固体的棉花放人如图1所示烧杯中,缓慢倒人C02后发现处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条件,指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或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或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再把相关的试剂放人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l)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产生了沉淀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产生了沉淀

(2)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除尽
检验水蒸气是否被除尽

实验结论:
(l)“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生成了
氧气(或O2
氧气(或O2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放出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