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

条件略去).

(1)该反应一定不属于分解反应和_____________反应.

(2)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_________

(3)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_____

(4)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化合 CO2 HClH2SO4 Fe+CuSO4=Cu+FeSO4

【解析】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一定不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2)A是一氧化碳,C是金属,所以B就是金属氧化物,D就是二氧化碳

(3)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所以B是酸

(4)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所以A中含有铜离子,C中含有亚铁离子,所以B就是铁,C就是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4)生成④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

(5)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物质⑤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7)氧气有很多用途(如图),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白银做容器有杀菌作用,净化水质。如图是银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银是金属元素 B. 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g

C. 银原子的电子数为47 D. 银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 向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实验,试管中水的质量变化

C.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的实验,试管中溶液的质量变化

D.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镁和铁中加入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的实验,生成H2的质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

(2)实验室想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有________

(3)组装好装置,在制取气体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看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D装置则不能。否定B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

(3)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对C装置可以进行改进,你改进的措施是 _______

(4)D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①NaOH浓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做气体的干燥剂

③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和稀有气体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由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镁条变黑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1)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

(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

(4)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